来源:腾氏水产商务网 时间:2025-08-04 08:55:09 查看:
珠三角加州鲈养殖核心区——顺德杏坛,近两年正面临病害复杂化、养殖成本攀升与市场波动等多重压力夹击。加州鲈作为近年最火爆的养殖品种之一,虽整体行情向好,却上演着 “冰火两重天”的利润分化。有人亩利润超3万元甚至逼近5万元,亦有人深陷亏损困局。同样是养加州鲈,差距为何如此悬殊?
在杏坛扎根水产养殖二十余年的吴景伦,亲历了当地产业转型浪潮——从甲鱼、乌鱼起步,到专注加州鲈养殖已有十五六年。
斤鱼成本低至9元/斤,总利润超60万
顺德当地加州鲈养殖模式分为“头批、中批、尾批”三大传统模式。特别是杏坛区域,头批苗养殖因为能够在鱼价最好的时候出“头箍鱼”,所以这一模式最受欢迎。吴景伦遵循的也是当地主流养殖模式,即每年11月投苗,次年8-9月出一批“头箍鱼”,余鱼转塘待价而沽。
由于经济大环境的不景气和市场行情的低迷,加州鲈这几年的行情经历了大起大落,为了能够保证一定利润,当地加州鲈养殖密度已从早期的4000-5000尾/亩增加到1万尾/亩。
但又因前年加州鲈价格低迷,不少养殖户选择缩减规模,降低投苗密度。吴景伦告诉笔者,他去年将投苗密度降低至7000尾/亩。“当地很多人都不敢投苗,前两年就是养得越多亏得越多,个个都不看好行情。但是去年下半年开始,价格扭转颓势。我去年的鱼是10月开始卖,当时价格是17.5-18元/斤,年底清塘时以12-13元/斤卖出剩余存塘鱼,综合均价也有15元/斤。”
吴景伦算了一笔账:去年这一批鱼的平均亩产6500多斤,料比1.2左右,一斤鱼成本9元,最终实现亩利润近4万元。其3口塘共17亩,总利润超过60万元。
“前年我单塘5万斤鱼等价滞销,最后亏了40万!去年的收益填补了前年亏损的窟窿。以前大家总想囤到6月搏高价,现在见好就收,趁鱼还有行情的时候要赶紧卖掉了!”吴景伦坦言,去年盈利实为填平旧债,许多同行亦是如此。
从“赌行情”到“控风险”,从“拼密度”到“求稳产”
据了解,吴景伦的现在两个塘的鱼最大的有7-8两,平均规格达到3-4两,预计在10月份出鱼。
如今虹彩病毒高发期已过,防控重心转向高温季管理。吴景伦告诉笔者,现在的养殖病害越来越多,必须要悉心管理才能保证产量。他的管理要点有两个:一是控料减负,喂8成饱防肝胆病发生;二是严防氨氮亚盐飙升。
“一般在六七月份后,过了虹彩病毒高峰期,后期就比较稳定了。长到5-6两之后的鱼的肝胆负担重,类似‘上火’的症状,所以我喂鱼时会多加些水让饲料软化一下再喂,这样鱼吸收比较好,不易“上火”。今年周边发病率少了很多,基本上没什么问题,偶尔有零星死鱼也属正常,前期发病损耗后剩下的鱼都比较健康了。”吴景伦分享自己的管理经验。
“高温底热易引发反底,亚盐一旦升高鱼就不吃饲料,如果遇上天气突变更将加剧应激。我们平时都用鲁安消牌的‘安氧达’氧片,和25%的‘单过硫酸氢钾消毒片’一起用。氧片48小时内有效果,一般半个月就用一次,氨氮亚盐就能降下来。有时候天气变化、底质恶化导致氨氮亚盐升高时,就可以提高频率,一个星期用一次,确保氨氮、亚盐不会反弹。鲁安消的产品见效快,整体效果也比较理想。”吴景伦介绍,以前用过很多的底改类和增氧类产品,主要听药店或老板推荐购买,但是降氨氮和亚盐的效果都没有效果,或者需要用多次指标才能恢复正常范围,导致用量增加,成本升高。
鲁安消华南市场负责人郑岩介绍,在一线走访的过程中,不少养殖户反映,市面上很多增氧粒的效果仅能维持2-5个小时,在实际应用过程中,降低亚盐、氨氮的效果很差。为此,他们专门合成了这样一款新型的增氧剂,效果能够维持48小时,低温环境下,持续时间更长。
“‘安氧达’和‘单过硫酸氢钾消毒片’都属于氧化性的产品,可以搭配使用。过硫可以温和地处理塘底的有害菌,可以很明显看到鱼虾的吃食量提升,‘安氧达’针对高温天的水质稳定起到很好的作用,尤其是在广东地区高密度养殖来说,客户反馈效果是很好的。”郑岩说道。
珠三角加州鲈养殖近年承受病毒袭扰、行情波动等压力,养殖户的观念也随之改变,从“囤塘赌高价”转向“控风险稳产量”。
2025年加州鲈价格整体“稳中偏强”,但成本与疫病防控是接下来是否能把握行情的关键。正如吴景伦所说,行情潮起潮落,唯有过硬管理能守住利润。